[AAR] 行動後學習機制 After Action Review
Published:
by .什麼是行動後學習機制
行動後學習機制(After Action Review)是目前知識管理實踐中應用得最為廣泛的工具之一。美國陸軍把AAR定義為:對一事件的專業性討論,著重於表現標準,使參加者自行發現發生了什麼、為何發生、及如何維持優點,並改進缺點
行動後學習機制的產生和發展
AAR是一種個體或群體在行動中能夠反映及學習的方法與機制,目標是讓人們在行動過程中就能學習:
-
瞭解行動意圖是什麼
-
為何此意圖
-
意圖是否達成、通過
-
程中發生了什麼
-
可從中得到什麼教訓
-
可如何將此教訓帶入下次行動中等。
AAR的目的釐清
-
AAR之目的不是在評定對錯、成敗與獎懲,而是在於學習。
-
人們需要相信他們的談話是導向於學習,而非作為懲罰之用。
-
AAR與檢討會是不可彼此替代,因為二者各有不同的功能;
-
AAR並非品質管理PDCA迴圈的替代品;
-
AAR並非進行幕僚分析或群體問題診斷,
-
AAR是將朝向於儘快地縮短行動與學習間的差距與速度,是要人們變得更行動導向,而非做更多的分析。
AAR分享活動上最需呈現的幾個要點
在歷程層面上,Baird等依據美國陸軍的經驗而強烈建議,AAR的討論歷程(前四步驟)最好是根據結構化步驟來進行,包括:
-
步驟一:當初行動的意圖是什麼(What was the intent)
當初行動的意圖或目的為何?當初行動時嘗試要達成什麼?是怎樣達成的?
-
步驟二:發生了什麼(What happened)
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?為什麼?怎麼發生的?真實地重現過去所發生的事,並不是容易的,人類的知覺與推論歷程是有很多偏誤的,而且不同人所看到的常是不同的。有兩個方法是常被使用的:
- 依時間順序重組事件;
- 成員回憶他們所認為的關鍵事件,並優先進行分析。
-
步驟三:從中學到什麼(What have we learned)
我們從過程中學到了什麼新東西?如果有人要進行同樣的行動,我會給他什麼建議?
-
步驟四:可如何將學習轉化為行動 (What do we do now)
接下來我們該做些什麼?哪些是我們可直接行動的?哪些是其它層級才能處理的?是否要向上呈報?另外,可採三種時間長度來輔助思考:
- 短期行動-可以被快速採行、並可立即產生效益的行動;
- 中期行動-影響系統、政策、以及組織的行動;
- 長期行動-與基本策略、目標、及價值觀有關的行動
-
步驟五:採取行動(Take action)
知識是存在於行動中的,知識必須透過應用才會發揮效用,必須產生某些改變才是所謂的學習。
-
步驟六:分享給別人(Tell someone else)
誰需要知道我們生產的這些知識?他們需要知道什麼?杠桿性地把“有用知識”有效地傳遞給組織其它有用的人。
參考資料
MBA智庫百科 : https://wiki.mbalib.com/zh-tw/%E8%A1%8C%E5%8A%A8%E5%90%8E%E5%AD%A6%E4%B9%A0%E6%9C%BA%E5%88%B6